纺织服装产业增添活力
原标题:青岛即墨区提升企业竞争新优势——(引题)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纺织服装产业增添活力(主题)
不久前,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消费品工业“三品”战略示范城市名单,青岛市榜上有名,其中,纺织服装作为特色优势产业成为青岛消费品工业的重要支撑。
青岛市是中国近现代纺织业的发祥地之一。而青岛纺织服装产业的70%以上集中在即墨区。该区拥有纺织服装企业3800余家,年产值621亿元,年产各类服装约8亿件,在全国童装、针织类产业集群中排名第四位,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“中国针织名城”和“中国童装名城”的称号。
青岛即发集团工人在生产用于出口的服装产品。 梁之磊摄
然而,随着产业梯次转移加速,以往大规模、低成本的发展路子竞争力减弱,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压力。即墨区纺织服装产业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。
如何让这个传统优势产业“新”起来,即墨区一直在探索。即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韩美妍表示:“必须正视问题,直面短板,其中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提升的主要手段。”
从只能接1万件以上订单的传统服装加工企业,到1件都能定制的柔性生产企业,瑞华集团正是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。
成立30年来,青岛瑞华集团有限公司沉淀下来的除了欧美、日本及东南亚的广阔市场,还有大多数传统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沉疴痼疾——小规模和定制化的业务难以承受,生产成本降不下去,生产效率提不上来。该公司董事长程显玉告诉记者,瑞华进行过很多尝试,设备换了一代又一代,但效益提升却并不明显。
转机发生在2020年。即墨区选取部分代表企业,由工信部评选的十大“双跨”平台进行一对一改造。该活动聚焦企业全流程进行数字化提升,打造更具引领作用的示范项目。其中,政府给予改造资金40%的补贴。参与改造的纺织服装企业就有即发、瑞华、雪达、棠尼美乐。
与瑞华合作的是已经有诸多工业互联网赋能案例的卡奥斯。基于服装行业的现实痛点和瑞华的实际需求,卡奥斯依托智能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升级,为瑞华量身定制了柔性、快反、智能、定制化的服装智造整体解决方案。
用了6个月时间,瑞华成功从传统服装工厂升级为服装业的智能转型标杆。“改造后,瑞华实现了1件也可以定制的‘小单快反’柔性生产,日产能从原本的不到9000件提升到12000件,产品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0天减少到7天,管理效率提高80%。”程显玉对记者说,众多国内头部服装品牌也向瑞华投来了橄榄枝,企业订单量增加30%,订单附加值提高150%以上。同时,通过卡奥斯搭建的平台,瑞华公司与面料供应数据、品牌销售数据实现贯通,按需生产,减少了库存和物流成本,为品牌商节约了30%至40%的成本。
瑞华是即墨服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。在当地政府推动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智造行列。据介绍,即墨区建立了技术改造和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培育库,滚动培育入库项目。2022年,入库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8个,撬动技改投资20余亿元,为9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争取工业互联网改造等各类扶持资金3700余万元。
除了制造方式上的“新”,即墨纺织服装企业在材料上的创新也同样不遗余力。
近日,一批订单在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紧赶制。公司新型面料研发技术员、全国技术能手杨帆拿着一块面料告诉记者:“这是用陈粮玉米、秸秆等农作物制成的聚乳酸纤维材料,这款新型面料亲肤、保暖、透气,生产这种面料不仅能解决秸秆等农作物处理的问题,使用过后还可进行生物分解”。
在纺织行业,材料是根本,面料是关键。据杨帆介绍,即发集团每年开发的新面料就多达1000多种,开展创新项目近百项。
青岛雪达集团产品展厅内,各类服装面料让人目不暇接:会“呼吸”的复合丝面料、抗静电抗菌的石墨烯面料、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调节体表温度的相变“空调纤维”面料。
材料创新在即墨纺织服装行业呈现集中爆发态势:恒尼制造与青岛大学合作开发海藻纤维混纺纱,并牵头制定海藻纤维针织服装行业标准;莫特斯家居使用自主研发的物理防螨、3D多色等面料,开发出多款兼具功能性和时尚性的家纺产品。
“纺织服装产业虽然是传统产业,但也是朝阳产业、时尚产业、创意产业,通过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材料、新模式的改变,将持续为产业增添活力和动力。”韩美妍表示,即墨区将围绕纺织服装产业“科技、时尚、绿色”的定位,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品牌建设和产业创新为重点,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手段,推进传统产业提升发展,打造纺织服装产业的竞争新优势。(记者 刘 成)
关键词: